BOTSS 币:概念包装下的诈骗陷阱与非法本质揭秘

 

在虚拟货币骗局层出不穷的市场中,BOTSS 币以 “元宇宙 + AI” 的概念包装迅速吸引眼球,但其本质是典型的 “三无” 山寨币诈骗标的。从项目基本面的空洞到运作模式的欺诈性,再到法律层面的明确否定,BOTSS 币的每一个环节都暴露着 “收割工具” 的真实面目,参与其中无异于踏入财产与法律的双重深渊。

BOTSS 币是完全脱离价值支撑的 “空气币”,概念包装的虚假性一目了然。这类代币既无公开的白皮书披露技术架构,也未公布核心开发团队背景,仅靠几张 PS 的 “技术蓝图” 和模糊的 “生态规划” 维系假象。其宣传中所谓的 “与海外科技公司合作”“接入 AI 交易系统” 等内容,经核查均为虚构 —— 所谓 “合作方” 在企业信息平台查无记录,宣称的 “AI 自动套利功能” 也无任何技术代码可追溯。这与新华网警示的 “借新概念包装非法集资” 特征高度吻合,本质是利用元宇宙、AI 等热点词汇制造 “高科技” 假象,掩盖其无实际应用场景的核心问题。

BOTSS 币的运作模式完全复刻成熟诈骗链条,从诱导入局到卷款跑路环环相扣。第一步是 “概念引流”,在抖音、微信群等平台通过 “十倍涨幅”“私募额度” 等话术吸引散户关注,甚至伪造头部交易所上线公告增强可信度;第二步是 “小额利诱”,模仿南通虚拟币诈骗案的套路,安排 “水军” 晒出虚假盈利截图,诱导用户通过私人账户转账购买 “代币”,初期甚至允许小额提现制造 “正规” 假象;第三步是 “关门收割”,待大量资金涌入后,以 “系统升级”“合规审核” 为由关闭平台,将用户资产通过虚拟货币混币器转移至境外,最终失联跑路。这种 “虚假标的 + 传销拉新” 的模式,早已被司法实践认定为典型诈骗。

最致命的是,BOTSS 币的所有相关活动均已触犯我国法律红线。我国十部门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而 BOTSS 币的发行、推广、交易全流程均符合 “非法发售代币票券” 的特征。司法案例更给出明确警示:温州鹿城法院曾对类似盗币诈骗案作出判决,明确虚拟币虽非法定货币,但窃取、诈骗此类资产仍构成盗窃罪或诈骗罪,主犯最高可判十一年有期徒刑。参与 BOTSS 币推广的人员,还可能因提供技术支持、引流拉新触犯帮信罪,面临刑事处罚。即便未直接参与诈骗,单纯的交易行为也不受法律保护,一旦遭遇平台跑路,损失只能自行承担。

在此郑重提醒:BOTSS 币绝非 “投资机遇”,而是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。概念包装掩盖不了其无价值本质,短期利诱藏不住卷款跑路的终局。牢记监管红线与司法案例,对 “高收益”“新概念” 的虚拟货币坚决说不,方能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