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CMC 币销毁后值钱吗” 的疑问,是被 “通缩升值” 叙事误导的投机迷思。结合代币销毁的市场逻辑与 cMC 币的本质来看:若指向加密数据平台 CoinMarketCap(CMC),其从未发行代币,“销毁” 纯属虚假概念;若指向小众空气币,即便存在销毁行为,也无法赋予其实际价值,所谓 “销毁后值钱” 不过是骗子收割散户的新话术,需从销毁本质、骗局套路与风险核心三方面彻底拆解。
首先明确核心事实:代币销毁的价值支撑是 “基本面 + 真实通缩”,而 cMC 币二者皆无。代币销毁的本质是通过永久锁定部分代币减少流通量,理论上可提升稀缺性,但这一逻辑成立的前提有二:一是代币背后有实际应用支撑(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生态),二是销毁规模能形成实质性通缩(如 BNB 季度销毁占流通量的 1% 以上)。但 cMC 币完全不满足这两个条件:若为 CMC 平台相关,其无代币发行的事实直接否定了 “销毁” 的可能性;若为小众代币,其既无落地场景,也未披露代币总量与通胀机制,所谓 “销毁” 多为象征性操作 —— 比如仅销毁总量的 0.01%,根本无法改变供需结构,更谈不上 “升值”。
市面上 “CMC 币销毁后值钱” 的宣传,是典型的 “销毁利好收割” 骗局,两类套路极具迷惑性。一是 “虚假销毁造势骗局”,骗子伪造链上销毁记录与公告,宣称 “销毁 50% CMC 币,稀缺性暴涨,预计涨 10 倍”,配合伪造的区块链浏览器截图增强可信度,待散户跟风买入后,创始团队立即抛售剩余筹码,导致价格暴跌 99%。这种套路与 2024 年某项目 “象征性销毁后砸盘” 的操作如出一辙,本质是利用信息差收割情绪。二是 “绑定主流币炒作陷阱”,借 ETH 因 EIP-1559 销毁机制实现通缩的市场热度,将 CMC 币与以太坊绑定宣传,谎称 “采用同款销毁模型,未来价值比肩 ETH”,实则二者生态与机制毫无关联,仅是骗子蹭热度的手段。
即便抛开骗局,参与所谓 “CMC 币销毁” 相关交易仍面临致命风险。法律层面,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非法,此类借助 “销毁” 概念的交易活动,更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——2025 年某类似案件中,骗子以 “销毁升值” 为噱头吸纳资金超 3000 万元,最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。资金安全上,小众代币筹码高度集中,90% 以上通常由创始团队掌控,所谓 “销毁” 不过是 “左手倒右手”,销毁的是散户持有的少量代币,团队仍可通过砸盘套现离场。更危险的是,此类交易多在非法境外平台进行,平台跑路、销毁记录造假等问题频发,2025 年就有用户因平台伪造销毁数据,损失超 20 万元却无法维权。
面对 “CMC 币销毁后值钱吗” 的问题,需穿透噱头看本质:一是销毁本身不创造价值,ETH、BNB 的价格支撑是生态而非单纯销毁;二是 CMC 币无价值载体,销毁仅是骗子的新话术;三是境内参与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均违法,资金与法律风险并存。
综上,CMC 币销毁后不仅不会值钱,反而藏着更隐蔽的陷阱。从虚假销毁记录到绑定热点炒作,从法律红线到资金骗局,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结论:CMC 币绝非投资标的,“销毁升值” 是收割财产的谎言。远离此类宣传,才是守护自身安全的唯一选择。

















